(上图是梵高原作,下图是过滤掉红色的画面)
日本一位科学家和诗人Kazunori Asada最近提出:梵高的画作色彩激烈奔放,或是因为其色盲。
文章强调,梵高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艺术家,因为他是在”视力”受损的情况下才那样使用色彩的。Asada的根据是他在日本北海道一次体验,那里有个“颜色视觉经验的房间”,是一个身临其境的模拟器,观众可以”感知”不同颜色的色盲所能看到图像的样子,当Asada看到了梵高的画面时,他突然获得了一个启示。
Asada不断的通过软件拿梵高的画面做实验,最后做出判断,梵高的视觉轻度缺乏对红色的感应。从Asada的过滤图像看,过滤掉红色的画面确实更加均匀,更加接近传统,而不是像梵高原作那样明亮和放肆的颜色。
但这样的说法引起了很明显的争论,从哲学层面来说,我们怎么能认为梵高的画作是因为颜色被视力过滤后才能看起来这么好,这是对艺术家才华的挑衅,认为是艺术家的视力缺陷才产生这样激动人心的作品,是对艺术家的创造力完全的忽略,梵高画面的颜色冲突是后印象时期的旗帜,也是野兽派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同样的推导方式,那我们是否可以说高更和塞尚也是色盲?
这个讨论让我们想起了之前对莫奈使用特别的镜片的争议,因为他的一只眼睛有”白内障”,他使用这样的镜片保护眼睛,这种镜片同时也会过滤掉自然的紫外线,有观点认为,这让他的调色板变成了深蓝为主导,因为他突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色彩世界。